x 广告
当前位置: 聚焦 > > 正文

世界播报:为何有人出现“白肺”?跟疫苗接种是否有关?官方回应

2023-04-25 22:00:57 来源:张家口发布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实施“乙类乙管”,绝不是放开不管,重点是强化服务和保障。要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特别是强化老年人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调整为“乙类乙管”是有准备之仗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而我们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变化,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都为我们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因此,调整为“乙类乙管”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绝不是被动的放开。

“白肺”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

有记者提问:从近期公众的反映情况看,有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现了肺炎或者CT出现白肺现象,有网友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跟感染了原始毒株或者接种疫苗有关系。请问形成白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奥密克戎是否会导致白肺现象?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回答:首先我可以明确的回答,现在出现的所谓“白肺”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并且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这方面的信息,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进行了回应。我们近期也注意到,在网络上关于白肺的信息。给大家先介绍一下什么叫白肺,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我们知道,肺部是由肺泡组成的,肺泡里面充满空气,进行CT或者X线检查的时候,射线穿过肺泡,影像表现是黑色区域,但是当肺泡里出现炎症或感染,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的时候,肺泡就被这些渗出液和炎性细胞所填充,射线就穿不透,在影像学上出现白色区域。这个白色区域反映出来的是渗出物的影像学表现,并不是说肺脏组织实体变成了白色。随着渗出液的吸收、炎症的消退,白肺的表现也会逐渐消退,肺部的影像学表现会逐步恢复为黑色区域。并不是说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都叫白肺,白肺应该是比较严重的肺炎表现。一般来讲,肺部的炎症比较重,渗出的比较多的时候,也就是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了70%到80%,在临床上大家口语化称为白肺。所以不是只要出现了炎症就是白肺。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这类患者在临床上,尤其是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但是这样的患者占比非常低。我们也注意到,现在网络上大家说的白肺有的不是真正的白肺,有的也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把它误称为白肺。不仅仅是新冠病毒,多个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炎症,像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包括一些细菌,如军团菌都可以引发肺部的炎症,严重的时候都可以出现炎症表现。治疗上讲,我们现在有成熟的专家共识和治疗方案,主要是俯卧位通气,另外就是进行给氧治疗,包括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还有被网友称为救命神器的ECMO。加强原发病的病因治疗,白肺患者中有相当部分可以好转。也借此机会呼吁,我们一定要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监测,要关口前移。老年人发生感染,尤其是出现呼吸困难等转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我们也要求,对于老年重症患者不需要经过分级诊疗逐级转诊,要直接转诊到三级医院进行就诊救治。

调整为“乙管”后疫情数据每月公布一次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称,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疾病监测、报告以及对外发布做了如下调整建议:一是调整公布的内容,要公布现有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计死亡病例数。删除既往密切接触者的报告情况。不再区分本土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二是对公布的频次做调整,我们将根据疫情的情况作动态的调整,最终回归到乙类传染病每月公布一次。三是公布平台由中国疾控中心在中心网站定期公布。监测内容上,由传染病网络直报病例报告为主,调整为病例报告、核酸和抗原检测、哨点医院监测以及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监测,特别是病毒株变异情况等综合监测。

调整为“乙类乙管”后,

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主要有这些不同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现行法定传染病病种共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乙类传染病中,对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乙类甲管”。2020年1月,基于当时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后,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实施“乙类甲管”。当前,根据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形势变化,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调整后,在防控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不同:

一是在传染源发现方面,“乙类甲管”时,主要通过风险职业人群“应检尽检”、风险区域全员核酸筛查等方式发现感染者。实施“乙类乙管”后,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发现感染者。各地要保证社区保留足够数量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保证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充足供应抗原检测试剂,有效满足居民检测需求。

二是在传染源管理方面,“乙类甲管”时,对发现的感染者和未排除的疑似病例实行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观察。实施“乙类乙管”以后,对于发现的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可自愿选择居家健康管理。

三是在社会面防控方面,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社会面防控措施将更多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取消或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比如除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特殊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对跨区域人员开展落地检、不再对外溢风险人员开展跨区域协查;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不再采取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相应的风险区域管控措施。

四是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乙类乙管”后,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来华人员按海关要求填写健康申明卡,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人员可直接进入社会面。对入境物品不再采取预防性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不再进行抽样检测。

如何防范调整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国家卫健委专家梁万年介绍,为有效防范风险,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接种。二是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包括中药、西药以及相关的医疗设备等,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三是通过在线健康咨询、科普等,鼓励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优先选择居家隔离照护。对老年人等重症高风险人群,要摸清底数、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健康管理,提供转运、住院等绿色通道,确保应治尽治、应收尽收。四是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五是做好风险沟通,面向公众加强宣传倡导。围绕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居家合理用药、垃圾弃置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公众了解如何科学合理用药、何时就医以及去哪里就医等具体问题,促成公众理性应对新冠疫情,避免恐慌。六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和维持社会经济日常运行的工作人员。七是加强病毒变异情况的监测,加强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尽量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我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

李斌称,近三年来,我国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重症救治坚持关口前移,集中精锐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创新性地启用方舱医院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使感染者“应收尽收”,节约救治资源。统筹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对急危重症患者全力抢救,对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儿童、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分级管理和服务。一系列医疗救治措施接连落地,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我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提升了近一岁。

来源:河北新闻网、张家口发布

凡注明“百度百家号张家口运营中心”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百度百家号张家口运营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直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