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君 刘晓波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当喝奶逐渐成为一种健康饮食习惯,你恐怕不清楚,我国牛奶的主要奶源最初来自国外,如今,经过十几年选育选配,河南自主培育的奶牛品种品质优良,正为“走出去”布局海外做准备。
5月15日,位于原阳县官厂镇的河南花花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一头头体型优美的奶牛正排队进入待挤厅产奶。每头奶牛项圈上的芯片,实时记录它的行动轨迹、采食量、产奶量、反刍次数,10分钟更新一次。
(相关资料图)
40公里外,位于郑州的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每头奶牛的体型外貌、品种、三代以上系谱,以及牛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体细胞总数等各种生产性能数据一目了然。全省有300个牧场49万头奶牛的数据模型,汇聚在河南省奶牛品种登记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平台上,可随时查询。
如此详尽的大数据,对奶牛良种选育和牛奶品质提升有何作用?
“数据就是生产力,我们中心将测定的乳蛋白、乳脂肪等生鲜乳理化指标、健康卫生指标及时反馈给牧场,为其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奶品效益分析提供动态依据。”河南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震介绍,目前管理系统平台的数据化水平全国领先。
不同于作为口粮的小麦育种有更多科研院所支撑,奶牛育种主要靠育种企业和牧场不断进行改良。河南花花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总经理王相根对牧场管理的数字化深有感触。
“数据分析能给奶牛‘治未病’,推动育种选配更高效、牛奶更健康。”王相根说,牧场有2400头奶牛,管理系统每月对每头牛产的奶进行化验分析,看营养调控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疾病风险。若存在问题,该治病就治病,该调整饲料配方就调整饲料配方。原来是凭经验,现在靠数据,管理模式的改变,让牧场管理更加有的放矢。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发展畜牧业、实现奶业振兴,育种同样关键。不同的是,多数农业育种讲究“杂交优势”,奶牛却讲究“纯种优势”,全世界95%的奶牛都是原产荷兰的荷斯坦奶牛,奶牛育种需要全球一体化选育良种。
“我国本土牛主要是肉用和役用,杂交会减弱奶牛的产奶优势,因此奶牛育种主要通过群体遗传改良选育选配,增强优良基因。”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畜禽种业创新科科长闫跃飞说。
群体遗传改良,没有数据支撑不行。“以前主要靠肉眼观察,简单记录奶牛的体高、体重、乳房结构、奶牛系谱、产奶量,形成不了海量数据。现在依靠管理系统数据库,牛奶的乳脂、乳蛋白等关键性能数据更全面、精准。”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信息与数据负责人刘长磊介绍。
“系谱数据对选育至关重要。”刘长磊说,俗话说“出了五服不是亲戚”,五代之内通婚会导致遗传疾病,奶牛为优化血统,五代之内也不能近交。牧场会为奶牛逐一建立身份档案,记录其父母种源,以便配种时选择血缘关系更远的种公牛。
事实上,种公牛有着“一招定乾坤”的核心作用,国内外均有定期更新的奶牛种公牛良种排行榜。但是,顶尖的奶牛种公牛基本在国外,价格高昂不说,其冻精等产品还限制出口。解决奶牛育种“卡脖子”问题,种公牛站的作用不可替代。
“我省拥有全国品种最齐全的种公牛。”国家级重点种公牛站、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经理吴昆介绍,公司坚持国际国内合作,综合运用基因编辑、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等多种手段,种公牛品种达12种、位居世界前列,采精公牛存栏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如今,鼎元公司已在新疆、云南、甘肃等地建立种公牛育种场,一方面利用当地适宜的气候提高育种选配效率,另一方面为布局海外市场做准备。
2022年,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已在全省选取10个育种基础较好的奶牛场,对奶牛进行遗传性能评估,优中选优,从8000头繁育群中选择500头作为种质母牛群。未来,我省将遴选一批国家和省级奶牛核心育种场,为种公牛自主培育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有通过持续不断品种登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型鉴定、遗传评估和基因组检测等形成的大数据,再有一流育种企业加持,我省奶牛育种工作有望实现新飞跃。”张震说。
专家点评
加快推进奶业振兴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高腾云
近年来,我省奶业振兴取得较大进展,纯种奶牛存栏量约40万头,奶牛规模化养殖占95%左右,平均每头泌乳奶牛的年产奶量达9吨以上,牛奶质量超过了国家质量标准要求。我省初步形成了沿黄地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在兰考县、原阳县等地建立了规模化、集约化的苜蓿种植基地,实现了苜蓿的高产种植、优质加工调制,有力地保证了种养结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不过,我省奶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不能构成完整的产业链;奶牛养殖与饲草等饲料作物的种植脱节,不利于降低奶牛饲料成本,对进口或者从其他省份购买的饲草依赖性较大;多数奶牛场技术力量薄弱,技术员严重缺乏。
推进奶业振兴,我省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比如,扩大奶及奶制品的销售和流通渠道,鼓励鲜奶和巴氏奶的销售,对于投建和运营鲜奶吧给予宽松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全社会的牛奶消费,全面推行学生饮用奶计划;加强对本土品牌乳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对奶牛场所用畜牧机械、奶牛场粪污处理设施等进行财政补贴;促进奶牛场种养结合,在奶牛场租用土地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强奶牛养殖技术培训,委托高校和科研单位对奶业从业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本报记者 刘晓波 整理)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直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